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发布时间:2021-09-11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第1篇


城市规划实施是指(  )。

A: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行为
B:将预先协调好的行动纲领和确定的计划付诸行动,并最终得到实现
C: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所有建设性行为都应该成为城市规划实施的行为?
D:城市规划实施包括了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建设性行为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即城市规划实施就是将预先协调好的行动纲领和确定的计划付诸行动,并最终得到实现。
重点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的含义、作用与机制。


下列关于天然气门站站址的选择,错误的是()

A:门站的控制用地一般为1500~6000m2
B: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线位置确定
C:门站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等条件
D:门站与居民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m

答案:A
解析:
天然气门站站址的选择:(1)门站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2)门站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条件:(3)门站站址宜靠近城镇用气负荷中心地区,与城市景观协调;(4)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线位置确定;(5)门站的控制用地一般为1000~5000m2


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一般有( )几个层次。

A.一次性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和年游客容量
B.一次性游客容量、经常性游客容量和年游客容量
C.日游客容量、月游客容量和年游客容量
D.一次性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和月游客容量

答案:A
解析:
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应随规划期限的不同而变化,对一定规划范围的游客容量,应根据该地区的合理生态容量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综合确定。游客容量一般由一次性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年游客容量三个层次表示,具体测算方法可分别采用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等。合理确定游客容量是科学制定风景名胜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措施,合理组织游览活动,保证游览安排的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

A.城镇化过程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C.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南部地区
D.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
E.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答案:A,D,E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征:①城镇化经过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②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是东部快于西部、南方快于北方;③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④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下列哪些属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

A.大城市带
B.卫星城
C.田园城市
D.光辉城市
E.新城

答案:B,C,E
解析:
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索。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第2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并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形式的转变、能量的转移、能量的利用、能量的耗散四个方面。其中表示能量的耗散的是( )。

A:由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B:能量由植物转移到动物与微生物身上
C:能量提供了各类生物成长、繁衍之需
D:生物的呼吸及排泄皆耗去了总能量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


下列哪项属于CAD软件的主要功能?( )

A.几何纠正
B.可视化表达与景观仿真
C.叠加复合分析
D.DEM分析

答案:B
解析:
CAD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①交互式图形输入、编辑与生成;②CAD数据储存与管理;③图形计算与分析;④可视化表达与景观仿真。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划体制中,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
B: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
C: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D:对城市环境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E: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

答案:A,B,E
解析: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划体制中。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都面临三个主要问题: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


促使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B: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C:汽车的出现
D:居住环境的恶化

答案:B
解析:
18世纪在英国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中心城市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乡、村庄规划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
B.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C.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D.合理确定城乡、村庄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答案:C
解析: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以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第3篇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的“一书两证”制度的是( )。

A.核发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D.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答案:C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规定了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工程建设,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制度。其中,选址意见书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下列不属于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历史环境因素
D.经济与技术因素

答案:C
解析: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自然环境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经济与技术因素;④政策制度因素。


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主要是指( )

A.扩大城市规模
B.提升城市职能
C.优化城市区位
D.构建城市体系

答案:B
解析:
世界城市体系层次:
①全球城市,为范围非常大的全球性领土服务(伦敦、巴黎、纽约、东京);
②亚全球城市,在某些专业化服务(银行、时装、文化、媒体)中发挥全球性服务功能(米兰、巴塞罗那以及发达大国的一些主要城市);
③有较高国际性大量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城市(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雨水管渠断面形式中,暗渠都是现场建造,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砖、石、混凝土块、钢筋混凝土块和钢筋混凝土,常用的断面形式有( )。

A.矩形
B.长方形
C.拱形
D.T形
E.工字形

答案:A,C
解析:
暗渠都是现场建造,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砖、石、混凝土块、钢筋混凝土块和钢筋混凝土,常用的断面形式有矩形和拱形。其优点是建造暗渠的材料多样,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择,工程投资一般低于相同排水能力的管道,并且断面面积可根据需要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缺点是施工不如管道方便,进度较慢。


北京颐和园后湖东部尽端有”谐趣园”是仿( )手法,是成功的园中之园。

A:扬州瘦西湖
B:苏州留园
C:无锡寄畅园
D:苏州拙政园

答案:C
解析:
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手法,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深藏一隅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与北海静心斋一样,同是清代苑囿中成功的园中之园。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第4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城市用地分类中,在大类代码下,加注阿拉伯数字代码,用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其中R1表示( )。

A.一类居住用地
B.一类工业用地
C.一类仓储用地
D.一类绿地

答案:A
解析: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以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等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代码下,加注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如R1表示一类居住用地,R11表示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等。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是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其内容包括( )。

A.时间效力范围
B.地点效力范围
C.空间效力范围
D.对物的效力范围
E.对人的效力范围

答案:A,C,E
解析:
效力范围是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时间效力范围,即法律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是否溯及既往。空间效力范围,即地域效力范围,是指从地域范围上确定法律对人、对事的效力。对人的效力,即中国公民在国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在国外,原则上仍然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在我国的外国公民、无国籍人以及他们举办的企业组织或者社会团体,同样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如果我国另有规定,则依该法律办理。


发证部门或者其委托机构对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实行()制度。

A.资质年检
B.资质月检
C.资质审查
D.资质抽查

答案:A
解析:
发证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对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实行资质年检制度。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是( )。

A.不稳定的滑坡体本身
B.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段
C.处于滑坡体下滑方向的地段
D.膨胀土地区
E.地基承载力良好的地区

答案:A,B,C,D
解析:
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就是合理地选择城市的具体位置和用地的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①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一般是指地势较为平坦,地基承载力良好,不受洪水威胁、工程建设投资省,而且能够保证城市日常功能的正常运转等。②尽量少占农田。③保护古迹与矿藏。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段。④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⑤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 )。

A.村庄和集镇规划
B.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C.乡村发展布局规划
D.新农村规划

答案:B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试题题库5篇 第5篇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

A:地面水体的状况
B: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及含水层的条件
C:水体的流量、流速及水道断面
D: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答案:B
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包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下列城市用地分类中的大类与中类代号关系式中,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是( )。

A.工业用地M=M1+M2+M3+M4
B.居住用地R=R1+R2+R3+R4
C.公共设施用地C=C1+C2+C3+C4
D.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S1+S2+S3+S4+S9

答案:D
解析:
A选项,工业用地M=M1+M2+M3+M4——M=M1+M2+M3;B选项,居住用地R=R1+R2+R3+R4——R=R1+R2+R3;C选项,公共设施用地C=C1+C2+C3+C4——U=U1+U2+U3+U9
【条文说明】本标准的用地分类按土地实际使用的主要性质或规划引导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如高层多功能综合楼用地,底层是商店,2-15层为商务办公室,16-20层为公寓,地下室为车库,其使用的主要性质是商务办公,因此归为“商务设施用地”(B2)。若综合楼使用的主要性质难以确定时,按底层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归类。


从城市经济学对私家车所做的成本分析看,城市道路交通过度拥挤的原因是( )。

A.驾车者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
B.驾车者平均成本低于边际成本
C.驾车者时间成本高于货币成本
D.驾车者时间成本低于货币成本

答案:B
解析:
拥堵是由于个人没有支付边际成本造成的。个人承担的是平均成本。个人承担的少时才会还来更多的人拥入道路。即个人承担的平均成本低于边际成本。


在遥感图像解译的主要依据之一几何特征中,地物的( )是图像解译的重要依据。

A:形状
B:大小
C:表面的粗糙程度
D:阴影
E:纹理

答案:A,B,D,E
解析:


在城市社会中,( )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

A:社会分层
B:社会隔离
C:居住隔离
D:邻里单位

答案:A
解析:
在城市社会中,社会分层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所谓的社会分层,就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通常,社会阶层是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的,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则是决定阶层的一个重要因素。